这些企业的业务受到影响…… – 女娲共享

这些企业的业务受到影响……

很多人记得,互联网医疗从早期的一站式医疗信息平台,到挂号咨询和轻问诊,再到互联网医院和远程诊疗,一路经历大起大落。

昨天如此,明天呢?

追溯

我国较早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可以追溯到2011年。

随后的2014-2015年,由于政策推动与资本竞逐,互联网医疗跨入爆发期。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2015年,全国共诞生1100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其中,2014年和2015年新增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均超过150家。

据蛋壳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医疗生存报告》,2014-2015年,互联网医疗企业初涉领域主要是健康保健、寻医诊疗、生物技术、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等。随着政策调整,资本进入观望期,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销声匿迹。

2015年,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再引热议。原因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除了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断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开展,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这一声音的出现,使得不少开展在线问诊业务的企业深受冲击。值得一提的是,心医国际等辅助医疗机构之间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企业,受青睐程度顿时倍增。

时间翻到2016年,互联网医疗突然进入所谓的“寒冬期”。从数量上看,这一年新增互联网医疗企业仅20多家,获得融资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注销的移动医疗公司高达1000家,“幸存者”不足50家。

同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范围内限期清理“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当时,好大夫、健康之路、微医集团(原挂号网)等诸多平台,均涉及挂号和加号服务。政策冲击之下,这些企业的业务受到影响。当时就有企业表示,已经有部分医生停止了与其合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断传出互联网医疗企业裁员或倒闭的消息。

转折出现在2018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很多机构终于找到前进的方向。就在该指导意见出台后的一个月,围绕互联网医疗的报道铺天盖地,但鲜见注册新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信息。有人分析,曾经经历商业模式变革的互联网医疗,目前表现得越来越理性。

变革

曾经一段时间,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如沐春雨,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投身其中,包括微医集团从网络预约挂号转型到互联网分级诊疗,进而发展互联网医院;从问诊切入的好大夫在线落地银川搭建互联网医院,还成功打通医保。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各地已开办52家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的兴起,仅仅是互联网医疗产业形态升级的方式之一。

细读《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允许的方向已一清二楚: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解决医疗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有人预测,多种医疗服务新模式将崛起,如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以及互联网+医学教育、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等。

女娲共享日常食疗养生社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