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了焦虑和压力的都市单身女性……
女娲共享导读: 表面风光的剩女其实她的内心并不风光,对于都市单身女性成群现象,社会学、婚姻学专家普遍认为“剩女”们应该在理想婚姻与现实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拓展交友范围,不可盲目降低标准,也不可对婚姻完全放弃。
什么导致了“阴盛阳衰”
“剩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气候,其人数也一直在增长。在亲人朋友的催促下,背负着焦虑和压力的她们,很多成为“相亲大军”中的一员。近年来在北京兴起的公园相亲、出游相亲等活动屡见不鲜。
然而,一次大型公益情缘活动的资料却显示,参加活动的女性占了压倒性比例,而且优秀女性占据绝大多数。今年策划已久的北京龙潭湖春季大型相亲会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达到一比八,相亲会不得不取消。
原定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龙潭湖公园举办的春季大型相亲会划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段,并专门开辟“父母交流区”,为子女无法亲临活动现场的家长们提供择婿选媳的机会。
而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美”的大型相亲会却最终以取消为收场。相亲会主办方负责人告诉笔者,报名相亲的男女比例为一比八,而且女性报名者多为事业有成的优秀白领阶层,这样的话她们是“吃亏”的。为提高配对成功率,组委会取消原定的相亲会,并出台新举措,将年龄、条件相当的单身男女们集合结组出游踏青。
单身、晚婚,是潮流不是问题?
除了在公园举办相亲会,周末黄金档的电视征婚节目、报纸上专门开辟的征婚版面、搭建“鹊桥”的婚恋网站总是人气旺盛。而不论是哪种征婚、相亲形式,真正通过这类平台找到自己“另一半”的女性并不多,优秀单身女性的队伍仍在扩大,于是再一次印证着“剩女”这个她们自己也不愿接受的名字。
去年年底,美国一个社会调查显示,十六岁以上生活在婚姻之外的人占百分之五十一,首次超过婚姻内的人。于是“非婚时代”宣告到来,婚姻生活已经不代表主流的社会存在方式。第三次单身潮同样席卷了中国许多大都市,北京目前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数已经下降到二点七一人,单身族、丁克家庭、空巢家庭数目激增。
虽然单身都市女性充满了切身的焦虑和压力,社会对这些单身群体也投入很多关注和关怀,心理和社会学家却更平和、更冷静、更长远地认为这是一种代表人类进步的潮流和现象。在知名心理学家李子勋看来,单身和晚婚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潮流,而不是一个问题。
李子勋认为,都市大龄青年的婚恋压力实际上是经济高速发展而文化相对滞后的表现。“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应该更注重他的感受,比如是否自由、快乐,而不是社会价值,人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