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人的“高跟鞋”有多高?…… – 女娲共享

清代女人的“高跟鞋”有多高?……

  欢看清宫剧的人一定对后宫女性们脚上穿着的高底鞋并不陌生,看着女孩子们踩着高高的鞋子还能够健步如飞的跑来跑去,的确不能不佩服脚下的“功夫”。这样一个奇怪的鞋式,却成为了清代宫廷服饰与其他朝代的宫廷服饰的截然不同的特点,那么,这种鞋究竟叫什么呢?到底有多高呢?

  清代高底鞋,俗称花盆鞋

  古代女性的小脚乃是一美,称为“三寸金莲”,这种极端的审美情感最早始于五代十国时期。据说,南唐后主李煜荒嬉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一位妃嫔为得到李煜的宠幸,用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以完成一种在金莲高台上跳动的舞蹈。此后,这位妃嫔为了能够保持这种舞蹈的绝技,维持李后主对她的宠幸,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久而久之,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型”、“新月型”。此例一出,人们竞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风靡整个社会。到了宋代,女人的金莲小脚已经与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茗并指为天下之奇了。元代时,如果女性不裹脚,竟会被视为是奇耻大辱。

  明清两代,裹脚之风尤为盛行,汉族女子们以穿弓鞋为多,而满族妇女则不缠足。大清入主中原后,受汉族文化影响,裹脚之风有增无减。尽管满族的女性从不裹脚,但根据普遍的审美标准,大脚绝对不是漂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族女性便发明了一种高底鞋,将脚藏在衣群里,不会轻易显现出来。

  此外,满族女性穿得高底鞋的起源还有另外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据说,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从而成为了一款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可见,满族妇女在衣着旗装时,通常会搭配旗式坤鞋。这里所说的旗式坤鞋可分数种,常御多平底,一种高寸许,前后微缺,名为“寸底鞋”。还有一种鞋底中间高出数寸,中微细,下端作方形,名为“高底鞋”,俗称“马蹄底”或“花盆底”。这种木底的丝鞋由于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马蹄底”;另外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故而称为“花盆底鞋”;鞋底中间即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上此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端庄秀美。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现在都已不穿了。

上一篇:各个朝代皇帝是如何挑选后宫佳丽的?

下一篇:古代寡妇的奇葩征婚

女娲共享社区 古代房中术分享: 缠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习俗,其中年轻女孩的脚紧紧裹住,限制和改变它们的成长。这种做法在近一个世纪前被中国政府禁止,现在被视为野蛮。但禁止缠足 需要多年的时间,而其几个受害者,大多数80岁或以上,今天仍然可 夏天天气炎热,女生穿得特别清凉,“为性感不得不牺牲体温”什么吊带上衣、黑色超短裙、黑色丝袜等等吸引来不少男生的注意,现在街上到处都是穿着暴露的女生,大部分女性并不觉得穿着清凉会对男性构成影响。但是有男 男女结婚的新房为何叫做“洞房”呢?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 很久以前,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叫作“洞房”。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不胜牧举。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留下了“洞房花烛夜, 男女结婚的新房为何叫做“洞房”呢?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 很久以前,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叫作“洞房”。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不胜牧举。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留下了“洞房花烛夜, 当下社会新闻常常会报导一些对于屡被打扰的新闻,其实在古代,女人尽管保存但也会遭到异性的打扰,可是聪明的她们总会想到一些抵挡色狼的招数,今日女娲共享小编就透过古代习俗通知你古代女子怎么防色狼! 弱者之所以沦为弱者……女娲共享社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