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 女娲共享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女娲共享导读:师生恋这个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贬义词,但是很多时候师生恋也是令人感动的,到底应该禁忌师生恋吗?师生恋的后果会是怎么样?生活中有没有师生恋是好的结局?应该禁忌师生恋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会想要谈一次师生恋呢?

师生恋这个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贬义词,但是很多时候师生恋也是令人感动的,到底应该禁忌师生恋吗?师生恋的后果会是怎么样?生活中有没有师生恋是好的结局?应该禁忌师生恋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会想要谈一次师生恋呢?

在校读书的少男少女,除和同学朝夕相处外,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了。老师那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风趣幽默的谈吐,以及耐心诚恳的教导关怀,常常使少男少女内心十分感动。和同龄的人比,老师们多一份成熟;和父母比,他们又多一份尊严。

老师在少男少女心目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少男少女也就会对他们产生一份特殊的感情。

这种特殊的感情在心中潜滋暗长,有可能成为一种对老师的恋情。羞于表达的男孩一般是暗恋着自己崇拜喜欢的年轻活泼而又有学识的女老师,表现为单相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或师生的分别,他们这种暗恋之情也许会渐渐淡化。若干年后,他们已成家立业,返回母校去看望老师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老师,你不知道当年我是多么爱你!引来师生间的一场哈哈大笑。

可是女孩子不同,她常常认真投入,对这份感情显得痴迷。某位男老师可能会成为她朝思幕想的偶像。她会找种种机会接近老师,不管老师是否已结婚。如果老师也缺乏理智或自制力,或生出邪念,那就会产生“师生恋”。如果男老师已婚,有自己的家室,那么这位少女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第三者”。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第一、一些人已从压抑情感的极端走到放纵情欲的另一个极端。一些青少年受时代观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形成“让我一次爱个够”、“跟着感觉走,拉着梦的手”等观念,使他们为爱情不顾一切,当然也就不会计较所爱的对象有无家庭、是不是自己老师,道德观念淡薄。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第二、一些中国人的婚恋观不是某种单一思潮的产物,有压抑多年的古老欲望的释放,有西方某些社会观念的移植,也有社会转型的催化作用。当情感与欲望冲破了角色的束缚,学生与老师的身份便不再是障碍。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第三、人们变得急功近利,目的决定着行为,左右着情感,于是就有了为了目的的爱情,师生恋也不例外。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第四、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自我的幸福感情放到重要位置,幸福感至上,即使对象是老师也持无所谓态度。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第五、恋师现象是青少年性意识、性行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它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国外的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的反感时期;第二阶段,对异性的狂热时期;第三阶段,浪漫的恋爱时期。恋师是向往年长者时期。由于在青少年后期,他们心中的父母形象变得从未有过的渺小,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得强烈,逃脱家庭、远离父母监护的愿望膨胀,渴望着能重新选择一种活法。但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束手无策的感觉萦绕着他们,他们渴望理解与帮助。环顾周围他们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关爱关心自己成长,传道解惑的老师,有阅历,有才华,有智慧,充满成熟之美,很容易地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于是有一些学生对异性老师产生爱慕之情,执著地追求。在学生已经认为师生恋是违背社会道德时,炽热、痛苦的感情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致不能自拔。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第六、青少年中出现的恋师现象,是恋母或恋父情结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人们的社会化过程是由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来完成的,性格的形成受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爱抚、家庭氛围的影响深刻,父母的过分溺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没有很好地完成自我成长。他们在潜意识中渴望得到父母般的关爱,对父母的爱很容易转移到关心爱护他的老师身上,并误把它当成一种爱情。

应该禁忌师生恋吗?
第七,恋生现象的出现,似乎在社会中有违师德。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占有变得轻而易举。因为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地位比较高,老师的形象代表着高尚,老师是成功的化身,一旦老师追求学生,学生有被宠爱的喜悦,能够很快产生反应。另外,人有支配欲望,由于地位的不同,学生处于被支配的位置上,老师易对学生产生同情、占有的心理,于是就可以跨越年龄,冲破角色的规定。如果没有外界的阻力,这种关系就发展为婚姻。 

……

发表回复